【特别报道】心中有光 脚下有路
心中有光 脚下有路
——访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亢玉彬
李巧云 李昕玥
2021年度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评选出学生获奖者30名,我校光电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亢玉彬名列其中。
宋庆龄曾经说过:“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亢玉彬如今的成就,与他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确定目标,攒下每一天的努力
“我在宣传片中了解到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老校长王大珩院士的生平事迹和对祖国科教事业的卓越贡献,当时深深打动了我,希望我可以沿着前辈的足迹,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2012年,刚迈入大学生活的亢玉彬就为自己定下了要考上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硕士研究生的目标。这个夏天,懵懂贪玩的叛逆少年,忽然找到了人生方向。大学四年,他一直不懈努力着,“白天去自习室读书,晚上回宿舍继续学习。”常常回过神来就是凌晨两点了。大学生活,有太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他选择,全部用来学习。
当年考研数学卷难度不小,很多考生考完数学之后,心态差不多崩了,亢玉彬想着,不管如何,坚持考完专业课再说。果然,有心人天不负,亢玉彬成功上岸,成为光电工程学院唐吉龙副研究员的学生。
默默积累,走出脚下的路
早上8点去实验室,晚上11点20分回宿舍,一周六天泡在实验室,这个习惯亢玉彬坚持了6年。中午累了困了,他就把两个凳子放在一起躺半个小时,晚上常常因为错过闭寝时间而被锁在门外。
在科研上遇到问题,亢玉彬一般都是死磕自己,非得搞明白不可。导师唐吉龙劝他,早点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休息好了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但亢玉彬对于学术研究总有花不完的精力。
亢玉彬广泛阅读了有关博士、硕士论文和大量的英文文献,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对学术论文中的亮点进行总结分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凝练分析,针对实验数据,要求自己全面分析并提供实验所需的改进方法。
研二时,亢玉彬终于从导师给的一组数据中找到了创新点,自此之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总能很快找到数据发文章的点。硕士毕业时,他水到渠成地选择读博,继续从事喜欢的学术研究。
硕博阶段的学习,使亢玉彬的科研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更加广阔、全面。在科研实践中,亢玉彬养成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方法、思路与技巧。导师唐吉龙介绍说:“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使他在博士期间可以较轻松地完成学业。”
亢玉彬发表了SCI检索学术论文8篇,其中一区Top1篇、二区3篇、三区2篇、四区1篇;另外,还发表EI检索学术论文2篇,其中卓越期刊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期更是荣获了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
闪闪发光,也会照亮别人
说起老同学亢玉彬,胡颖称他是“大神级别的人物”。“我们总是磨磨蹭蹭半年写完的文章,他两个月就完成了。”
大家平时爱打打闹闹,亢玉彬也只是参与几句,便继续做自己的事。这样一个话不多,甚至有点“呆呆的” 只知道低头看文献的人,却总是愿意去帮助师弟师妹,共同学习进步。
师弟师妹的很多文章、实验都多亏了他的帮助。
胡颖回忆:“有一次我写文章,但怎么都找不到新点子,就向他咨询意见,别看他平时不怎么说话,讲起文章那真的是滔滔不绝,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路,最终小论文得到录用,顺利毕业。”
亢玉彬说,他很享受这种帮助大家打开思路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成就感。
“他为团队提供了充足的正能量,激励着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拼搏进取。”导师唐吉龙不吝夸赞。
始终怀抱热忱,没有达到目标,就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亢玉彬就是这样,在到达之前,不会停止。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每天规律的工作学习生活,塑造了一个更好的他。
采访最后,亢玉彬对正在科研路上的学弟学妹们说:“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坚持下去,哪怕最后只实现了80%,那也一定是足够优秀的。没有目标,就失去了追求的动力,很难有所成就。” 而这,正如他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