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这十年】光电工程学院:把奋斗镌刻在科教报国的前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十年来,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光电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坚持“兴光强国、服务国防”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优势,持续强化“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内涵传承,勇于担当科技报国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中孜孜求索,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勤勉奉献,不断突破自我,创造辉煌。
党建工作先锋示范 站稳精神引领高地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防特色和光电特色,按照“一个强化、两个融合、三个提升”的党建模式,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牵引,通过党建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全面进展,形成具有国防特色、光电特色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获批并完成“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和验收工作;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教师团队先后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多名师生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平台建设再上台阶 锚定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光电工程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在光学领域不断扩展合作交流模式,积极邀请英、日、俄、法等多个国家的知名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与学术研讨。2021年,获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空间光电信息感知与智能仪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吉林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开展系列讲座28次、学术研讨会6次。
在合作办学方面,光电工程学院与俄罗斯圣光机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创省内首例硕士层面中外合作办学;“中俄镜子实验中心”项目于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正式纳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框架;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合作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9年10月21日得到教育部批准。
光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8人,正高级42人,副高级60人,中级7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长白山学者4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4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及优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吉林省长白山产业项目领军团队1个。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交流,广泛吸收和招纳各类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成果包括:姜会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佟首峰教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付跃刚教授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李丽娟教授、李英超教授获评“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刘智颖教授获评“吉林省青年科技奖”;潘越获“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学金”等。1人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2人获得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奖,1人获吉林省本科院校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
人才培养成绩显著 形成为党育人优势
光电工程学院主要承担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的建设工作。“光学工程”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是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进入国家级A类的学科, 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A类学科, 2021年入选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2022年,光学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部分高校优势特色学科领域,系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入选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学校传统与优势学科,现为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重点学科和吉林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学科,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B类学科,2021 年工程科学学科(包含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行列,使学校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的学科达到 3 个。光电工程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五部曲、集成创新课、课程思政、国际化精英班、学生社团等教学改革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19年以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两个专业在学校率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立项省级和教育部教指委的教研课题50余项,出版教材10余部,2部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教材荣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奖。“应用光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光学测量”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五年荣获“王大珩光学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首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实现吉林省在该赛事的奖项突破;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吉林省金奖、国家铜奖。共培养研究生1482名(其中博士193名、硕士1289名)、本科生5000余名,本科生升学率从2013年的20.39 %,提升到2022年的46.2%;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兵器、航天、电子等领域,许多人成为行业专家,集团或基层单位的领导、骨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科学研究不断突破 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
光电工程学院立足地方、服务国防,面向国家战略,发挥光电优势,持续巩固工程类科研项目的优势,同时加强基础科研的研究,新增微纳光学、仿生光学、空间光通信前沿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累计科研合同额4.25亿,是上个十年的4.62倍;累计科研合同数量565项,是上个十年的3.23倍;累计承担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68项,是上个十年的3.4倍。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是上个十年的3.83倍,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叶企孙基金”等重大和重点项目,实现我校“0到1”的突破。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获批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不包含2022年),是上个十年的3.63倍。同时,在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等方面,实现我校零的突破。
十年来,光电工程学院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2006年成立,2020年并入学院,累计科研合同额3.98亿,是之前阶段的5.7倍;累计科研合同数量347项,是之前阶段的8.9倍。科研成果在火星探测、北斗工程等航空航天领域重大型号项目和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大珩精神融入教学 呈现思政教育特色
光电工程学院结合自身特色,立足自身实际,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在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思想、有责任、有激情、有技能”的“四有”合格人才。
光电工程学院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与当代文化进行创造性和开拓性融合,结合“光电特色、国防特色”的学科特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军工精神”与“航天精神”: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姜会林院士带队制作纪实片《我们的老校长——王大珩》,广泛弘扬老校长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打造以“光耀中国梦”为主题的“学习筑梦”思政选修课,由院士、学科带头人等亲自授课;成立“课堂党建宣讲团”,建设以“光学测量”为代表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创新专业课程教育方法,在专业知识讲授和试卷中融入思政元素;以校园文化特色活动为载体,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浸润教育和“学政治、学政策、学业务、学管理、学做人”的“五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
十年步履铿锵,十年铸就辉煌。光电工程学院取得的各项成就,根本在于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全院师生的勠力同心。新起点,再出发。未来,光电工程学院将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责任使命,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求,把奋斗镌刻在科技报国的前路上。
(供稿:光电工程学院 统稿:贾惠琪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