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师者如母——我的导师张淑东教授
师者如母
——我的导师张淑东教授
文|张可
2014年9月,作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面对全新的学科,陌生的城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十大正规平台(中国)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里遇见了改变我未来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我的导师张淑东教授。
总有人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却感谢人生不止如初见,从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到今天担任思政课教师。与张老师相识相知的过程就像是踏上了一条探索知识的旅途,走得越远,越是繁花美景与璀璨星河,我也越发坚定,张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爱生如子的师德品格是我一生从事教育教学的榜样。
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张老师还在担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当时老师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都十分繁重,可即便如此,张老师对学生们的学业要求和论文指导却从未松懈。记得在我硕士论文开题前夕,由于我是跨专业学生,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对于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摸不清门路。我的论文大纲好几次都被张老师给否定了。当时她好像看出我有些气馁,就说了一段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现在没有笨孩子,理论功底弱也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不认真不够努力。”张老师的话让我信心倍增,从那以后我成为了最“烦人”的学生。每天晚上都会给张老师发一段综述或者大纲,征求老师的意见,而张老师无论多晚,只要忙完工作,就会把她详细整理的修改意见发给我,有好几次我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毕后觉得太晚,怕打扰老师休息准备第二天再给她看,可是老师等到深夜12点左右还会给我发信息询问,是不是有没看懂的地方,为什么还没有修改完?就这样,在张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我不仅顺利通过了开题,也掌握了撰写论文的技巧。对待学术,张老师是严厉的;对待学生,张老师是无私的。
研一的时候,张老师给我们讲《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专题,开篇她就讲到“你见或者不见意识形态都在那里,一些人只要一提意识形态就觉得是极左,是阶级斗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只要政治没有消失,意识形态就存在。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就是政治工作。”整堂课,张老师旁征博引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更让我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是把牢马克思主义“定盘星”的关键环节,也是从这一节课开始,我的心底种下了一颗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种子。
成为思政课教师后,张老师又担任了我的教学导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刚刚走下课桌走上讲台,在教学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张老师会带着我们这些年轻人集体备课,手把手带着我们做教案,字斟句酌地帮我们梳理教案内容,调整讲课的节奏。在她耐心又细心的教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们进步都很快,很多人入职一年就在省里举办的讲课比赛中斩获佳绩。
2020年秋天,张老师的母亲因突发疾病入院做手术,当时张老师自己的身体状态也不怎么好,每天还需要在医院陪护。我经常看到张老师步履沉重地走在校园里,也不止一次地提出来想替她上课,然而都被她拒绝了,我知道张老师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学生们。对于张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课程内容早已熟记于心,但是每次上课前,她都会重新整理并修改PPT,把最新的理论精神和实事问题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讲给同学们。即使在她母亲住院期间,这个习惯也没有间断,而且无论多疲惫,课前她都会进行自我调整,然后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正像她对我说过的那样,“老师站在讲台上把课讲好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站上讲台就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这既是对神圣讲台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教师这个身份的尊重”。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努力做到每次课提前30分钟来到教室,为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讲台、带给学生。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张老师作为导师对待学术的严厉,作为教师对待教学的严谨,作为老师对待学生的大爱,都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后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